收藏本站 河南雪松,雪松种植

《安徽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上


林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发展林业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按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统一 部署,依据全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安徽省林业发展“十三 五”规划,为“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一、林业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 林业局的有力支持和指导下,全省林业系统紧紧围绕生态强省 发展战略,全力执行省政府作出的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 进生态强省建设的决定,突出抓好“四大区域生态屏障、八大 主导产业、一批重点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圆满完成“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林业发展目标任务,加速向生态强省、林业产业大 省和生态文明先进省迈进。

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千万亩 森林增长工程,实现造林、森林增长和城乡绿化新突破。一是 造林绿化再创佳绩。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 949.21 万亩、封山育 林 377.4 万亩。二是全省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加。全省森林面 积达到 6010 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 304 万亩;森林覆盖率 29%,林木绿化率 33.45%,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 1.47 和 1.76 个百分点;林木总蓄积量 2.61 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2.22 亿 立方米,5年间分别增加 0.44 亿立方米和 0.41 亿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亩均增加 0.66 立方米,达到每亩 4.79 立 方米。三是城乡绿化水平整体提升。池州、合肥、安庆、宣城 和黄山 5 个市相继成为国家森林城市,33 个县(市)成功创建 省级森林城市,367 个乡镇和 2628 个行政村达到省级森林城镇 和森林村庄标准;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5%,村镇绿化覆盖 率达到 60%,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85%;建成森林长廊示范路段 5545 千米。


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全省森林防扑火能力不断加 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5‰以下,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 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得到提高,全 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6‰以内,防治松材线虫病和美国 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取得积极成效。三是自然保护区建设 不断加强。新晋升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 4 个省级自然 保护区。全省已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26 个,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97%。四是湿地保护 面积得到快速扩大。全省湿地面积达到 1563 万亩,自然湿地保 护率达到 44.46%,湿地生态质量下降趋势得到遏制;新建国家 湿地公园 11 个、省级湿地公园 11 个,全省湿地公园总数达到 37 个。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湿地公约》秘书长正式签 署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我省首个荣获国际级称号的自然 保护区。五是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 2 个、省级森林公园 20 个,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 74 个。新建

国家林木(卉)专类公园 1 处。


林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全省林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林业产业不断培育发展,已 基本形成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竹产业、木本粮油、特色经济 林、苗木花卉、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利用、林下经 济等八大林业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持续快速提升。 


2015 年,全省实现林业产业产值 2832 亿元,跻身全国前九。“十 二五”期间林业产业产值年均增长 31.6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全省林农收入较大幅度提高,山区林农林业综合收入年 均增长 10%以上,林业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展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 省农村集体林地和森林、林木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共 核发林权证 234 万本,确权登记面积 5291 万亩;林权流转、林 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有序推进,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 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二是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出台《国有林场改 革实施方案》,把创新国有林场体制机制等摆上全面推进深化改 革的重要议程。三是针对公益林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逐步 完善,补偿标准已由每亩每年 5 元提高到 15 元;升金湖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被国家纳入湿地生态补偿试点范围。四是我省在全 国较早提出和公布四条林业生态红线指标。全省林地红线:林 地面积不低于 6645 万亩;森林红线:森林面积不低于 6225 万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 2 亿立方米;湿地红线:湿地面积不少 于 1560 万亩;物种红线:确保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 确保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全部 得到保护。


法治林业建设加速推进。一是省政府令第 234 号公布的《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自 2011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二是省人大常委会于 2011 年 8 月 19 日通 过的《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三 是省人大常委会于 2013 年 9 月 26 日通过的《安徽省林权管理 条例》,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四是省政府令第 246 号 公布的新《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自 201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五是省人大常委会于 2015 年 11 月 19 日通过的《安徽省湿地保 护条例》,自 2016 年 1 月 1 日施行。



(二)发展机遇


林业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安徽林业改革发展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林业发展新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 础和保障,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惠普的民生福祉,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求生存”到 现在“求生态”,由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由过去 “要硬化”到现在“要绿化”。这就要求,林业建设要把保护生 态环境、增加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涵养水 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吸霾滞尘、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康养生等强大生态功能,努力为人民 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难点在皖北、皖西大别山区,重点是大别山片区,同时也 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依靠传统产业脱贫难,林业具有进入门槛 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收益可持续的优势,脱贫增收 潜力巨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 出,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实行生态补偿,对生态特别重要和特别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实现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林业发展新使命。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覆盖率、湿地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明确了未来林业改革发展任务,要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严格保护天 然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 态补偿制度,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努力 维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完善扶持政策 体系,加强依法治林,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弘扬生态 文化。面对中央提出的十分艰巨的林业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 需要广大务林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充分体现林业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明确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和政策要求,为国 有林场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常态明确林业发展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 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性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林业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转变 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在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 长的新常态,既要稳增长,更要增容量、提质量、增效益,强 化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 体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带来林业发展新机遇。国家发展战略 层面上的安徽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长 三角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特殊困难地区(大 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皖江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和省政府出台的合肥都市圈、芜马铜经济圈、加快皖西大别山 区和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都将安徽林业发 展作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 创新型生态强省、打造绿色江淮新家园的重大决策,必须进一 步培育生态创新竞争力,坚持标本兼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环境管理由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改善 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要 求提升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 障功能,编织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体 系作为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这为安徽林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更多优质生 态产品需求日益增强,如何实现增加森林资源、拓展生态空间、 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业效益和林农收入, 是未来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林业仍面临保持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 的现状仍未改变,南北、东西森林资源分布差异较大,林地生 产力较低,林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林业生产用地和用工成本逐年增加,未来保持造林绿化增量提高难度加大。三是体 制机制缺乏活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发展。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和管理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日 趋重要的林业资源保护需求。林区道路建设、林业机械化滞后, 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现代化装备较为 落后,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组织基础 设施、林业信息化建设薄弱。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理念,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保护为先的林业发展战略, 以增绿增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提升林业生态服 务功能,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和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保护生态 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以生态修复为主,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加快安徽国土绿化进程,加强林业 科学经营,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林业生态服务功能。


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全面保护天然 林、湿地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濒危及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严禁违法侵占林地、湿地,加快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


坚持把提升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强大活力。坚持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砍树”为“用树”、“看树”,大力发 展特色林业和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林业发展活 力,不断积累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有力促进绿色富民。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健全国有林和 集体林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发挥科 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新红利,积极推进 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把依法治林作为林业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快林业科学 立法、民主立法,加强林业执法和普法,形成完备的林业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保护产权、规范公权,完善林业治理体系,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安徽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千万亩 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任务,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国土绿化水平,落实林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森林、 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使生态承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提 升,加快推进林业机械化,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大力发展高效 林业产业,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有力促 进贫困地区脱贫和农民林业收入稳步增长。


到 2020 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 30%以上,增长 1 个 百分点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 35%,增长 1.55 个百分点;林地 保有量 6645 万亩,湿地保有量 1560 万亩;森林面积达到 6225 万亩,增加 215 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到 3.1 亿立方米,增加 0.49 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达到 2.7 亿立方米,增加 0.48 亿立 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5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65%,均 增长 5 个百分点。


到 2020 年,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每亩 6 立 方米,增加 1.21 立方米;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达到 3.5%,增长 0.53 个百分点;濒危动植物保护率达到 95%;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5‰以下


三、区域布局

围绕安徽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长三角城市群、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 发展、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我省重 点生态功能区位,合理规划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进一步优 化林业生态布局和林业产业布局。


(一)林业生态布局


构建“一圈、三带、三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格局。“一圈”, 即环巢湖生态修复圈;“三带”,即沿江湿地群保护带、江淮分 水岭森林生态保护带和沿淮湿地群保护带;“三区”,即皖南林 业生态保育区、皖西林业生态保育区和皖北平原林业生态优化 提升区。


环巢湖生态修复圈。范围包括:合肥市的包河区、瑶海区、 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马鞍山市的和县和含山县 部分,芜湖市的无为县部分。该区域因长期过度开发利用,居 住人口增加,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亟待进行有效修复。巢湖 生态修复,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合肥大湖名城建设的一个先 决条件,也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一个先决条件。环巢湖生态 修复要以构建合肥中心城市生态屏障为核心,辐射巢湖流域。通过营建护堤、护岸防护林,建设巢湖生态防护林带;全面清 理水网养殖,适度开展退耕还湿,有效恢复湿地,提高水环境 质量。探索建立环巢湖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湿地生态补偿,打造巢湖国际重要湿地,全面提升巢湖生态质量;大力开展森林 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促进森林结构改善、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升。



沿江湿地群保护带。范围包括:安庆市的宿松县、望江县、 怀宁县、桐城市、迎江区、宜秀区、大观区,池州市的东至县、 贵池区,铜陵市的铜官区、郊区、义安区、枞阳县,芜湖市的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 无为县,马鞍山市的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含山 县、和县。该区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我省重要湿地分布群。沿江湿地群保护,主要围绕沿江绿 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实施长江防护林、林业血防等重点生态 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护堤护岸林;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适度 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加强越冬水鸟栖息地保护,加强以 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为主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升森 林防火监测预警和扑火装备水平;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改 造退化防护林和低产低效血防林,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 林质量。


江淮分水岭森林生态保护带。范围包括:合肥市的长丰县、 肥东县、肥西县,淮南市的田家庵区、大通区、寿县,滁州市 的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六安 市的金安区、裕安区。该区域是全省生态脆弱地区,受自然地 理条件影响,旱涝灾害频繁。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 视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制定了“把树种上”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措施,2015 年 4 月出台的《江淮分水岭 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以岭脊地区林带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乡 村环境质量。该区域生态保护的重点是:围绕丘陵增绿,全面 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实施岭脊地区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岭脊都市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岭脊一体 化生态廊道;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开展 退耕还湿,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加强森 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础 设施水平;开展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有效改善森林结 构,提高森林质量;减少杨絮、柳絮危害。


沿淮湿地群保护带。范围包括:阜阳市的阜南县、颍上县, 六安市的霍邱县,淮南市的凤台县、寿县、毛集实验区,蚌埠 市的怀远县、固镇县,滁州市的凤阳县、明光市。沿淮人工河 流交错,区域是国家重要行蓄洪区,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自 然生态地位特殊。长期以来,过度开采煤炭资源,人口日益增 加,土地塌陷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 公园,湿地资源得到一定保护,但因围垦养殖泛滥,湿地流失 现象严重,亟待进行有效修复。沿淮湿地群保护,主要围绕省 委省政府作出的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 保护好沿淮生态环境。加快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因地制宜建 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护堤防护林,建设沿淮防护 林带;加强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开展退耕还湿,加强越冬水鸟栖息地保护;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皖南林业生态保育区。范围包括:池州市的九华山区、青 阳县、石台县,宣城市的宣州区、旌德县、郎溪县、泾县、广 德县、宁国市、绩溪县,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 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该区域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 范区核心区,重点是加强新安江和青弋江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 实施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能力;加强森 林公园建设,提升森林公园基础设施能力水平。加强黄山、九 华山等森林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开展区域内松材线虫等重大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 疫病防控。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天 然林保护工程,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黄山国家生态 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强国家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森 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效益。


皖西林业生态保育区。范围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 区、叶集区、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安庆市的潜山县、岳 西县、太湖县。该区域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 功能区。该区生态保育的重点是:以增加森林资源和提升森林 质量为根本,突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性作用,努力构 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深入推进石质山造林、大别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加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 理,提升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加大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 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治理力度,改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 采 取 退 田 还湖、退耕还湿、栖息地改造等措施,构建江、河、 库、塘、沼泽一体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强区域湿地调节能力, 建立更加稳定和更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加强对大别 山五针松、霍山石斛、银缕梅等野生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建立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区,加大保护力度,维护 生境平衡。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天 然林保护工程,积极推进皖西大别山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强国家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 林改造,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效益。


皖北平原生态优化提升区。范围包括:淮北市的杜集区、 烈山区、相山区、濉溪县,亳州市的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 利辛县,宿州市的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蚌 埠市的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 固镇县,阜阳市的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太和县、界首市、 阜南县、颍上县、临泉县,淮南市的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 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凤台县、寿县,六安 市的霍邱县。该区域是安徽粮食主产区,也是平原绿化重点区 域。多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农田防护林,已建成的农田林网有 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因

缺乏有效投入,加之木材加工行业的日益壮大,以杨树为主的 板材加工原料需求与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矛盾日益突出,农田 防护林功能日益退化,亟待进行有效修复。该区域建设的重点 是:通过抚育、改造等手段,有效修复和提升现有农田防护林 体系,同时,加大农田防护林和村片林建设力度,加强退化防 护林修复,逐步恢复和优化农田林网,积极跟进引江济淮工程, 加快推进引江济淮生态廊道建设。优化树种结构,减少杨絮、 柳絮危害。



(二)林业产业布局


打造“一群、一区、两带”的林业产业发展优化格局。“一 群”,即皖北用材林生产及木材精加工集群;“一区”,即沿江江 淮木本油料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提升区;“两带”,即皖西大别 山森林旅游及特色经济林发展带、皖南山区森林旅游及特色林 产品高效发展带。

皖北用材林生产及木材精加工集群。范围包括:皖北地区 的宿州市、阜阳市,滁州市和六安市的部分县(市、区)。该区 域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基地已形成规模,人造板 年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 70%以上,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影响较 大,已建成全国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华东地区人造 板集群。该区域的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 无公害的木材制品,稳定人造板产量,提升人造板精加工能力 水平。同时,平衡发展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注重推广无絮杨树优良品种,有效降低森林病虫害及杨絮危害。加快实施 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用材林。


沿江江淮木本油料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提升区。范围包括: 合肥、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市的部 分县(市、区)。该区域是全省木本油料发展重点地区,包括油 茶、山核桃等木本油料基地已基本形成规模,但与未来木本食 用油发展需求相比,尚存亩均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加工能 力不强等问题。发展的重点是:适量发展油茶,打造精品高产 油茶基地,提高油茶加工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薄壳 山核桃,加快形成基地规模化布局。同时,该区域以合肥、芜 湖苗木花卉市场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已基本形成,在华东地区 乃至全国已具一定影响力。发展的重点是:培育科技含量高、 市场前景广阔、季节特色明显的特色花卉苗木,积极融入地方 生态旅游体系;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提升合肥苗木交 易会、芜湖清水苗木交易市场竞争力。按精准扶贫和大别山片 区脱贫实施方案,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木本油料和苗木花卉 产业,全面提高林农收入。


皖西大别山森林旅游及特色经济林发展带。范围包括:六 安市、安庆市。该区域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以森林公园、湿地 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人家、特色花卉苗木基地为主开 展的森林旅游产业特色明显,有力促进了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该区域也是特色经济林发展重点地区,区域内板栗、竹子、杞柳在全省形成一定规模。按国家出台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特色经济林,有力促进林农增收。区域森林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打造森林旅游精品、大力发展旅游产品,提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能力水平,扶持一批森林旅游人家,充分发挥森林旅游人家的地方特色,加快森林健康疗养业发展,有力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特色经济林发展的重点是:改造低产低效的板栗园,结合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以短养长,提高板栗储存加工

能力;大力发展杞柳制品加工基地,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格局,扶持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笋用林、纸浆竹林、用材竹林、笋材两用林和生态公益竹林,加快实施竹业增效工程,有效增加竹林面积。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精神,在该地区全面开展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培育特色林业产业,并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皖南山区森林旅游及特色林产品高效发展带。范围包括: 宣城市、池州市、黄山市。该区域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核心区域,森林旅游资源和特色林产品十分丰富,在全国乃至 世界影响深远。按国家出台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规划, 区域森林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特色林产 品,有力促进林农增收。弘扬徽文化,打造森林旅游国际品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 保护区基础设施能力水平,扶持一批森林旅游人家。特色林产 品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香榧产业,建设一批香榧高效示范 园;改造低产低效的山核桃园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打造国 际知名品牌;弘扬竹文化,大力发展笋用林、用材竹林和笋材 两用林,加快推进竹业增效致富,提高林农收入;适量发展徽 派盆景、竹雕、木雕,大力推广徽州传统工艺文化。探索开展 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构建碳汇交易平台。


四、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到 2016 年,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 设任务;到 2020 年,完成造林面积 500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300 万亩、封山育林 200 万亩。一是积极拓展造林空间,加大长 江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林业血防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 设力度,推进全省森林面积稳增长。二是以设区市、县、乡镇 的建成区和规划区为重点,大力建设城市成片林、城郊森林公 园和各类公共绿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城镇出入口通道森林长 廊、森林景观建设,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创建工作。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各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民在房前 屋后、农村道路两旁开展植树,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创建森林 村庄。四是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沿线,以及江河沿 线和湖泊、水库周边为重点,创建森林长廊示范段。积极跟进引江济淮工程,加强引江济淮工程生态长廊建设,有力保护工 程区生态环境。五是加快实施城镇园林绿化和“三线三边”绿 化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林业发展水平,大力开展城区周边石质 山绿化攻坚行动,有效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二)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

  

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育结合、量质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工作,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和林农增收致富。一是加强天然林保育。科学开展天然林经营,保育结合,促进天然更新,优化林分树种结构,大力培育天然复层异龄林。对稀疏的天然林实行封育和补植补造,对重要水源

地、景观区的中幼龄林,按近自然的理念进行培育改造,提高天然林质量。二是加强公益林保育。推进人工公益林近自然经营,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加强新品种适应驯化,大力营造混交林,综合采用“封、改、补、抚”等措施,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和自然分化情况科学实施抚育经营,适时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三是加快培育商品林。大力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提高森林经营强度,积极改造低产低效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以速生丰产、大径级和珍贵树种用材林为培育重点,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四是优化城乡树种结构,更新改造和优化树种,科学控制杨树、柳树比例,减少杨絮、柳絮对城乡居住的影响。五是加快发展高效林业产业。充分掘林业产业在绿色经营、绿色增长、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健康潜力,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林业产业品牌,加快森林健康疗养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我省由林业产业大省向林业产业强省转变,有力促进绿色富民。



  (三)全面提升生态保护能力


围绕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建设,加大长江、淮河、新安江 三大流域森林、湿地和自然生态修复力度。一是加强天然林保 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使全省 2867 万亩天然林得到 有效保护。二是在巢湖流域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风景林,开 展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生态科研监测,保护好国家重要湿地— —巢湖。三是在大别山库区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大自然保 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有效控制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 土流失,保护重要饮用水源地。四是在江淮分水岭地区大力开 展植树造林,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力争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全省平均水平。五是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大力 开展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改善林分结构,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六是在皖北平原区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完善粮食主产区农田防 护林网,有效改善小气候,为粮食生产提供生态屏障。七是科 学划定长江、淮河和新安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生态红线, 加快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八是加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 理,提高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九是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升防治减灾能力。十是加强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使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得到有效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河南雪松,河南蜀桧,优质雪松,优质蜀桧,雪松小苗,雪松基地,雪松种植,雪松绿化,全国发货,量大从优_河南万亩雪松基地13523966613 https://www.xuesongtree.com/

相关文章

+8613523966613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