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陕西省林业局在西安举办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专题研讨会。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呼海涛等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发展引领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主题,分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探索研究成果,共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方略与具体措施。陕西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陕西省林科院党委书记刘保华主持。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科院院长昝林森致辞。
党双忍:生态空间治理“三步走”战略
党双忍指出,陕西名“西”实不“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陕西生态空间的特征可以用“芯、带、异”三个字概括。“芯”即“国芯”特征。陕西是全国的心脏地带,是唯一一个全境处在黄河与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中国大地原点在陕西,“北京时间”在陕西。祖脉秦岭之芯、母亲黄河之芯、黄土高原之芯皆在陕西。“带”即带状特征。从北向南降雨量呈带状分布,北部毛乌素沙地300余毫米,往南分别是400、500、600、700,秦岭是800毫米等降水线,再往南一直增加到1400多毫米,降水量带状分布导致植被带状分布。“异”即异质性特征。陕西不仅南北差异很大——巴山常绿地带至北部榆林荒地荒漠地带,海拔差异也很大——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架最高点海拔3700多米的太白山至最低海拔170米的白河县境内。做好生态空间治理,首先就要摸清生态空间特征和地带性规律,综合各方因素,系统考量、因地适宜、科学施策。
党双忍强调,新时代赋予新林业部门草原、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新的管理职能,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大地景观,一并划入了“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的“内核”,就是“生物坝”体系,即具有拦截、滞留和贮蓄天然降水等诸多生态功能的草丛、灌丛、树木。许许多多个“生物坝”体系构筑了包涵“蓄水、蓄能、食物、基因、信息”等多样化、多功能的“生物池”。“生物坝”结构越复杂、体系越完整,“生物池”生态生产力越高,生态功能越强,生物多样性就越加丰富。
党双忍强调,进入新时代,陕西林业人已经探索出了生态空间治理的“陕西方案”,即由森林、草原、湿地、荒地荒漠、大地景观“五大阵地”,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智能保障、人文保障、资金保障、法制保障、组织保障“五项保障”构建的生态空间治理体系。重建“生物坝”体系,恢复“生物池”生机,丰富生物多样性,建设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生态功能更强的“绿水青山”,既是推进生态空间治理的根本目标,也是“奉绿水青山之命,举生态空间之治,圆山清水秀之梦”新时代陕西林业人的追求和使命。
党双忍强调,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是收官“十三五”、启航“十四五”的一年,也是建成“浅绿色的陕西”,夯实未来30年生态空间治理“三步走”战略基础的一年。第一步,即“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在总体“由黄变绿”的基础上,推进“由浅绿向深绿转变”阶段。要攻坚白于山区、毛乌素沙地、关中北山、黄河沿岸等难点,实现绿水青山指数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森林城市全覆盖,初步呈现“绿色的陕西”;第二步,即2026年至2035年,推进“由绿向美转变”阶段。要重点做好提质增效、系统治理等工作,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陕西”,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水净、景美;第三步,即2036年至2050年,持续推进“由绿向美转变”,建成更高质量“山清水秀的陕西”,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作专题报告
“陕北水塔”白于山保护修复措施
石长春指出,白于山是黄土高原多条水系的源头,被誉为“陕北水塔”。这里曾经黄土肥沃、适宜农耕,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但随着破坏导致的植被退化,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的加剧,这里的生态环境变的极为脆弱。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按照系统工程思维,统筹“山水田林路,农林牧副渔”综合治理,尊重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立足干旱,以水定量,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分类施策。同时要积极探索白于山区飞播造林技术,研究气候和物候,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解读冻融、风和雨的规律,推动白于山生态修复。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呼海涛作专题报告
黄河流域“分区治理”策略
呼海涛指出,按照土壤、地势、降水量等,我省黄河流域大致可分为“毛乌素沙地生态防护屏障、黄龙山桥山生态保护屏障、秦岭北坡生态安全屏障,黄土丘陵沟壑生态修复区、白于山治理区、关中北山生态重建区,渭河谷地园林景观绿廊,黄河沿线生态重建带”八大区域。做好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就要切实把握各区域的生态特征及治理重点、难点,因地施策、科学治理。比如毛乌素沙地生态防护屏障区域应重点做好封山禁牧政策落实,保护、巩固治沙成果;黄龙山桥山生态保护屏障区域应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修复、低效林改造等,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秦岭北坡生态保护屏障区域应重点做好生态恢复、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等。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保华主持
刘保华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把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要认真学习此次研讨会各位专家报告的核心要义,探索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立足陕西黄河流域“森林、湿地、草原、荒地荒漠、大地景观”五大阵地,围绕“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六条战线,扎实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工作,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科院院长昝林森致辞
昝林森指出,我省地处黄河中游,干流全长714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米,涵盖79个县市区,是黄河流域的心脏地带,也是黄土高原之芯所在。陕西黄河流域是我省最为脆弱的生态空间。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林业部门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举办此次研讨会,共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向好之良策,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讨会是由省林业局主办,省林科院承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承办。省林业局局领导、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局机关各处室、局大院直属各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及省森林资源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大统开发有限公司、杨凌金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行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省林业科技创新联盟相关单位代表在主会场参加。黄河流域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部分局直属单位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