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林场,两名工人将待栽植的苗木扛上山 新华社发(何建勇摄)
践行“两山”理念 发扬“右玉精神”
山西省右玉县政府
“右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绿化山河、久久为功的生动映照。山西省右玉县近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在“一个战场”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右玉县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突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坚持营造管护并重,林业建设速度和规模大幅提高,带动了生态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县实施大片造林33万亩,通道绿化345公里,绿化美化村庄185个。“十三五”以来,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荒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69.9万亩,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7%。
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右玉县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坚持专业队、民营户、企业、干部群众“四个结合”,做到谁治理谁开发、谁管护谁受益,带动发展民营林业大户120多个。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实施退化林分修复改造,培养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以风沙严重地带、风蚀严重地区为重点,打破乡村地域界限,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带动全县造林水平整体提高。
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促进了人居环境优化,增强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右玉由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化严重地区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养生福地,成为山西唯一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2018年8月8日,右玉县成为山西首批摘帽的国定贫困县。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6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京西林场,运送苗木的骡队在山间行进 新华社发(何建勇摄)
以生态工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北京市延庆区园林绿化局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坐落于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山区面积占72.8%,有北京“夏都”之称。
20年来,延庆高标准完成了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造林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由46.84%提高到61.34%,林木绿化率由55.4%提高到72.9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8.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近50平方米,各项指标均位于北京市前列。全区坚持生态涵养功能定位,通过城乡抢绿、平原植绿、山区护绿,形成以“一核、一环、三带、五廊、十园、多点”为骨架的城乡一体化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延庆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特色,打造森林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兴绿惠民水平。全区加快果树产业转型升级,果园面积达到17万亩,从业果农达到近2万户,人均年收入1.3万元。利用世园会、冬奥会大事带动效应,实施花卉产业行动计划,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达到1.5亿元。全区以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科院、北京农学院等大专院校为技术支持,利用平原生态林林下空间实施农林复合体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筛选适合本地栽植的中药材、花卉、观赏草等品种推广种植。
在重点绿化项目的带动下,延庆区近万亩的森林基地达到10处。依托延庆丰富的长城文化、红色文化和冰雪文化,深层次挖掘森林文化、湿地生态文化和生态园艺文化,森林康养产业迅速发展。
延庆近年紧抓“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机遇,围绕做好冬奥会服务保障,持续完善造林绿化“大块造”向“精细管”延伸,推动“绿景”向“美景”提升,拓展涉林产业发展空间,为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举办和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生态力量。
重封育严管护 打造京津花园
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
蓟州区位于燕山山脉南麓,是天津市唯一山区区县,也是京津的天然屏障、北京的东大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蓟州区重点在北部山区和于桥水库周边乡镇实施封山育林。在重点封育边界区设置机械围栏和界桩、安装语音警示系统,在封育区域内设置割打防火隔离带,采取禁垦、禁牧、禁樵“三禁”措施。对封育区植被稀疏的林间空地实施补植补造,增加林草植被盖度,对林地质量较差的地块实施修枝、割灌等抚育措施,促进林、灌、草更新。
为管护好森林资源,蓟州区充分发挥、调动管辖区内专职护林员巡护职能,加强对专职护林员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台账式管理。目前,全区已有专职护林员300人,均配备GPS定位系统。区林业局牵头成立了森林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日常督查、检查力度。
蓟州区还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与退耕还林、产业调整、旅游开发、能源建设等结合,有效解决了封育区农民吃粮和垦荒种粮问题,培育了一批优质大枣、梨等林果产业基地,扩大了农村就业,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蓟州区林业史上建设周期最长、收效最显著的生态工程,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7万亩、飞播造林13万亩、人工造林13万亩、退耕还林14万亩。
通过工程建设,蓟州区林草资源大幅增加,林地质量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蓟州区林木绿化率达53.5%,比工程实施前净增16个百分点,北部山区林木绿化率达81%。据蓟州区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风沙天气由2002年的15次减少到4次;2010年后二期工程实施,基本告别了风沙天气。
京西林场,由于工程区路程较远,山路陡峭,一名工人牵着几匹骡子将树苗运上山 新华社发(何建勇摄)
以高规格增绿为冬奥会添彩
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京市上风上水地带,是京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近年来,全市围绕“一核、两沿、三环、四带”整体布局,统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建设京津绿色生态屏障。
张家口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度、高规格、不间断地推进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造林绿化工作推进指挥部,落实常态化领导包联制度,并将林草生态建设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不断强化督导考核。创新机制模式,探索出租地造林、合作造林、社会造林、承包造林等10种造林模式,形成了贷款融资、社会捐资、碳汇融资、政府购绿和ppp项目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造林与扶贫联结机制,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雇用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参与造林、从事护林。
2000-2019年,张家口市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202.43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40.5万亩,自主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程237万亩,共建成万亩以下工程片区128处、1万-10万亩工程片区29处、10万亩以上新旧对接集中连片工程片区4处,形成百万亩塞北林场沿坝工程区1处。
目前,张家口市以沿河北内蒙古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网、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以及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等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市林木绿化面积达275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0%,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
沙地上崛起国家森林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政府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腹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是首都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草原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
多年来,赤峰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聚焦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和西辽河流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国家投资56.5亿元、治理任务5983万亩。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965.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5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6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7%,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过去的15%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赤峰坚持以山系和流域为单元,打破乡、村界限,对各项治理措施进行整合,实行规模治理、综合治理。针对赤峰沙地面积大、沙化退化严重的实际,在管理模式上,赤峰采取先造后补、招投标、合同制等方式,让林场专业队、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群众多方参与。在资金投入上,改变过去仅靠项目资金和财政投入的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方式,推动金融性资金、公司、大户、合作社等一体投入。
赤峰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气候特点、土地类型和水资源条件,科学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大力发展耐干旱、耐贫瘠、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灌木树种和针叶树良种,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极大提高了治理水平。实行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实施林、果、草、药和杂粮立体开发,重点打造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示范、高效丰产经济林、文冠果元宝枫木本油料林、樟子松防护林、山杏沙棘低产低效林改造五大基地。
京西林场工程区,工人给刚植下的树苗浇水 新华社发(何建勇摄)
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陕西省榆林市政府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带,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草工程建设重点地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榆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前40年投工投劳大治沙,后30年多方融资大绿化。榆林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治沙绿化资金超过25亿元,县(区)财政投资30亿元,全市资源开采企业累计筹集绿化资金近10亿元。
70年来,榆林造林绿化由集体造林走向个人承包、群众造林,涌现出“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牛玉琴和“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张应龙、杜芳秀等治沙楷模。近10年来,榆林通过创新机制,步入社会化造林时代,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签订造林合同,按4∶3∶3的比例分3年兑现投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提高。
榆林把科技应用贯穿于防沙治沙全过程,确立全封、远飞、近造林业绿化工作思路。榆林飞播治沙在全国首次试验成功,将治沙历程缩短了至少20年。成功引进生长稳定、防风固沙性能好、适宜大面积发展的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保存面积达到150多万亩。
在全力治沙绿化的同时,榆林大力发展红枣、海红果、核桃等经济林,推广沙棘、长柄扁桃、大扁杏等经济林,建设林果产业体系,建成各类经济林400多万亩。发展设施林业、生态旅游、森林体验等休闲观光项目,增加群众收入,实现治沙与治穷双赢。
目前,榆林累计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248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4.8%,年入黄泥沙量由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年扬尘天气由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2019年,榆林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年,山西走过了坚持不懈防沙治沙、攻坚克难修复生态的20年。全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5亿余元,累计完成治沙任务2158万亩。
2019年全省森林资源年度清查显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18.48%、林地面积2550多万亩,比2012年增加78%。全国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全省沙化土地870.3万亩,比1999年的1175.4万亩减少305.1万亩,减少约26%。
2016-2019年,全省均无扬沙与沙尘天气,沙区3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一直位于全省前列,其中大同市连续4年排名第一。
工程区建成了阳高、浑源、广灵县等仁用杏基地,右玉、岢岚县等沙棘基地和云州区枸杞、保德海红果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起了仁用杏、沙棘等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并形成产业链;建成古长城沿线、雁门关、右玉县等生态旅游新基地。
依托防沙治沙工程,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省级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8个,国家沙漠公园12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
山西省不断探索总结治沙经验,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认真落实工程建设政府负责制。出台《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关于创新机制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的实施意见》,推行径流林业、覆盖林业、容器苗造林、人造小背阴和大坑深埋等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完成了23个技术推广项目,探索总结出沙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模式26个,组织专题培训5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