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喷上绿漆搞‘绿化’!”云南省富民县勤劳乡梨华村村民杨先生从相声节目上看到这种滑稽说法时不禁哑然失笑。然而,几个月前,自家房背后老首山上刚被关停的采石场,真的就上演了这样怪异可笑的事,数千平方米的裸露山体全部被人用绿色油漆喷刷了一遍(2月13日《都市时报》)。
这种被当地村民讥讽为替大山戴“绿帽子”的“绿化”工程,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绿化本身的善政含义,异化为了荒唐的行政乱弹。舆论的曝光和民意的挞伐,使得这种行政作为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反讽教材,其畸生的劣质公共产品让人百感交集。
对于行政公权而言,其行政作为是否符合法度和深切民意决定了行政后果的善恶。而从该县农林局的作为看,在其意识里似乎并没有法治和民生的概念:一是不顾民意而自作主张;二是罔顾科学理念,昭然将涂漆“绿化”同所谓封建迷信的风水胡乱联系;三是用畸变的公共产品作为官场逢迎的庸俗仪式;四是耗费公共财政而装点政绩脸面的浮夸之恶。当地人算了一笔账,按标准计算,喷涂1000平方米就需油漆200公斤,即需要10公斤装的油漆20桶,折合价格1620元。据一名参加喷漆的工人透露,7名工人喷了45天,工程耗资47万元。如果将这47万元用作植树造林,将会惠及当地数代人。
上述恶质的行政举措,除了带来昙花一现的虚假“绿化”,将经不起自然界些微的风吹雨打。不惟如此,由于油漆富含的有害物质,这种可笑的“绿化”还将带来环保方面的隐忧。显然,当地农林部门的失范应该引起上级政府的关注,对事件进行调查,查究当事人的责任,给予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满山的绿漆可以被冲刷掉,当地农林部门也可以重新通过植树的方式还当地民众货真价实的青山。但是,补牢之措涂抹不去当地农林部门的行政污点,也消弭不了弥漫于空气中的污染之害,更会增加双倍的公共财政成本。
以前曾经出现过绿漆喷洒草坪的行政自欺行为。此类行政举措再现,凸显了基层行政公权并未摆脱脱离实际、作风浮夸和欺上瞒下的行政痼疾。此恶不除,公共财政的无端浪费就不会遏止。因此,这就迫切需要强化各级行政部门的执政意识,强化其权力和权利综合平衡的观念。只有各级行政部门将法治概念植于灵魂深处,才能形成自觉合法的行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