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子午岭 绿色带来好“钱”景
——庆阳市苗木产业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庆阳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加快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
全市以生态建设为统揽,以富民强市为目标,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目前已完成造林514.77万亩,每年销售苗木2.5亿株以上、收入2亿元,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管护等,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
宁县盘克镇苗木种植基地。记者 陈飞 摄
年育苗面积14万亩以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3月初开始,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理事张玲就开始忙碌起来,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开工时间有些晚,但销售情况相比往年来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今年,老客户都是在网上提前看好苗子下单,等项目开工后再组织运输,新客户也是在网上看好、选好,然后再过来集中采购。”张玲说,目前也有来自宁夏、陕西等地的十几个客户前来看苗、选苗。
张玲与油松打了十几年交道,她告诉记者,本地栽植的油松是目前全国市场上认可度最好的主打品种,因为土层厚、土质好,油松土球不容易散,运输到其他地方成活率就高。这两年,我市本地油松在京津冀一带特别受欢迎,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8年,张玲瞅准苗林产业的市场前景,包下荒山和退耕还林地,开始种树,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上千亩。“那时候苗子的利润好,小苗子1株能卖到25元,1车装1000多株,当时1年能收入六七十万元。”张玲说。
从2012年开始,油松的价格开始出现“两极分化”,高端苗、精品苗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稳中有升;而1米以下的小苗子,价格则从每株十几元降至几元、1元,甚至有些“垃圾苗”“占地苗”价格不足1元。
张玲分析说:“受全国市场的影响,这几年,小苗子普遍供大于求,市场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而且多是造林用苗,基本卖不上价,只能以批发走量为主,利润也薄,能收回成本就算不错了。”
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完成造林700万亩的目标。
据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实施以来,每年造林100万亩,需要各类苗木1.7亿株。全市每年育苗面积一直稳定在14万亩以上,其中新育苗木4万亩以上,年可出圃各类合格苗木5亿株以上,不仅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苗木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截至2019年底,全市苗圃培育各类苗木14.68万亩11.12亿株,其中定植苗9.2万亩1.65亿株。苗木的主要品种有油松、樟子松、刺槐、国槐、白皮松、白蜡、云杉、侧柏等50多个树种100多个品种。
与此同时,随着苗木培育、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市苗木销售情况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共销售各类苗木2.3亿株,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与2018年相比,销售数量、收入分别增长11.8%和234.9%。其中销往陕西、内蒙古、西藏、云南、新疆、北京等14个省、市的苗木达到8635.48万株,外销收入4.7亿元。
造型松田间管理。记者 闫慧 摄
生产过剩、结构性积压,产业发展遇瓶颈期
在2016年之前,我市本地的苗木销售主要依靠经纪人来对接,外地的经纪人找本地的经纪人,中间有多个环节,才能把苗子卖出去。
“以前是我们等着人家上门,而现在是主动走出去对接,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外面跑市场,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需求,同时通过APP运营,实现网上销售。目前来看,我们的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市场也在慢慢打开,但同时也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苗木生产过剩的问题。”庆阳市苗木经纪人协会会长孙杰仁说。
“种的时候没想到卖的事情”,在孙杰仁看来,导致苗木生产过剩的原因主要是“虽然每年都在育苗,但是苗太小卖不上价,造成大量积压,而大苗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时候1亩也找不出几株精品苗。”孙杰仁说。
据了解,当前全市1.5米以下油松营养钵苗不足20万株,3年生油松容器苗仅能满足子午岭各林管分局造林自用。由于苗木生产缺少统一规划,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苗木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已经出现。
从树的品种来看,一般性品种多,高档次品种少;用材林品种多,经济林品种少;油松、樟子松、刺槐等常规荒山造林苗木面积大、数量多,金叶榆、栾树等园林绿化苗木规格小、数量少。从苗木龄级结构来看,中等规格苗木居多,小苗和大规格苗木少,例如油松,2米—3.5米的数量多,2年—3年容器苗和5米以上大规格苗木较少,没有形成合理龄级结构。
苗木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和系统化发展。全市苗木生产大多数仍由散户组成,规模小、经营分散,加之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生产者投资有限,致使苗圃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苗木品质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张玲告诉记者,“有些种植户还没有意识到苗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总觉得‘栽得多卖得多’,其实不然,栽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到位,苗子质量不高,就会出现滞销的情况。我们在指导种植户的时候常常这样讲,1亩如果能挑出几株精品树,也许能把这1亩的价值都卖出来,密密麻麻栽了一大片,反而卖不出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积压的苗木,多数定植密度过大,针叶树脱腿烧膛严重、无冠幅,阔叶树树干弯曲、分支点低,苗木商品率低。
“本土特色苗木开发推广和技术标准研究滞后,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机械推广应用不够,经营主体抵抗自然灾害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致使苗木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起苗运输。记者 闫慧 摄
“好苗子”不愁卖!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苗木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是要把握住市场行情和需求。这两年,在协会的带动下,苗木销售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外销到十几个省份,而且好苗子不愁卖。”孙杰仁告诉记者,有冠幅、有树形,冠幅饱满,脱腿低,层次分明的好苗子是市场的抢手货,现在最关键的问题的苗木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好苗子一直在涨价”,今年,张玲栽植的200多亩造型松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睐,这些造型松形态各异,冠幅小的每株能卖到2000元,冠幅大的、造型别致的每株能卖到5000元—6000元,这段时间已经卖出了20多株。
2016年,张玲带着协会会员一起外出考察市场,“当时看到山东那边在栽植造型松,而且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决定引进来。这种造型松是根据油松的树型进行拉枝,然后做出各种造型,同时苗圃管理还要跟上,栽植的时候密度要小,定期浇水、施肥、维护管理、防治病虫害。”
近两年,随着各大城市品味的不断提升,外地客商对苗木的需求不仅需要绿,更需要美。“当前,既要考虑保证造林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又要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丰富苗木品种,集中打造一批精品苗圃。”张玲说。
2018年,全国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每年规划国土绿化3000多万亩,苗木需求量近40亿株。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对全市苗木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向好的信号,如果能争取到5%的市场份额,每年就可销售苗木2亿株以上。
“庆阳具有丰富的苗木资源,加之近年来外销的渠道越来越畅通,也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如何利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道紧迫考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针对全市苗木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苗木销售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一是加大市内苗木的销售力度,最大程度在本地消化解决难以形成商品的等外苗,优先考虑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二是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按照“政府支持、协会承办、走出去推、引进来带”的方式,积极搭建苗木推介销售平台,组织参加各类苗木推介会,开拓市场空间。
通知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苗木质量,加快销售。做好等外苗木的技术服务工作,引导苗农开展技术革新,落实管理措施,提高苗木质量。农闲季节,对定植密度大、短期内无法销售且有可改造利用价值的苗木,指导群众间挖移栽苗木,自愿开展大苗移栽,培育更大规格苗木,加快销售,实现更多的经济收入。引导群众科学调整树种、苗龄结构,合理确定阔叶类、针叶类,观果类、赏花类、观型类等苗木比例,尽快形成大、中、小规格和高、中、低数量合理、价位齐全的苗木格局。
“充分利用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经济化、经济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向并举的做法,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转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闫慧
——庆阳市苗木产业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庆阳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加快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
全市以生态建设为统揽,以富民强市为目标,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目前已完成造林514.77万亩,每年销售苗木2.5亿株以上、收入2亿元,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管护等,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
宁县盘克镇苗木种植基地。记者 陈飞 摄
年育苗面积14万亩以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3月初开始,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理事张玲就开始忙碌起来,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开工时间有些晚,但销售情况相比往年来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今年,老客户都是在网上提前看好苗子下单,等项目开工后再组织运输,新客户也是在网上看好、选好,然后再过来集中采购。”张玲说,目前也有来自宁夏、陕西等地的十几个客户前来看苗、选苗。
张玲与油松打了十几年交道,她告诉记者,本地栽植的油松是目前全国市场上认可度最好的主打品种,因为土层厚、土质好,油松土球不容易散,运输到其他地方成活率就高。这两年,我市本地油松在京津冀一带特别受欢迎,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8年,张玲瞅准苗林产业的市场前景,包下荒山和退耕还林地,开始种树,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上千亩。“那时候苗子的利润好,小苗子1株能卖到25元,1车装1000多株,当时1年能收入六七十万元。”张玲说。
从2012年开始,油松的价格开始出现“两极分化”,高端苗、精品苗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稳中有升;而1米以下的小苗子,价格则从每株十几元降至几元、1元,甚至有些“垃圾苗”“占地苗”价格不足1元。
张玲分析说:“受全国市场的影响,这几年,小苗子普遍供大于求,市场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而且多是造林用苗,基本卖不上价,只能以批发走量为主,利润也薄,能收回成本就算不错了。”
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完成造林700万亩的目标。
据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实施以来,每年造林100万亩,需要各类苗木1.7亿株。全市每年育苗面积一直稳定在14万亩以上,其中新育苗木4万亩以上,年可出圃各类合格苗木5亿株以上,不仅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苗木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截至2019年底,全市苗圃培育各类苗木14.68万亩11.12亿株,其中定植苗9.2万亩1.65亿株。苗木的主要品种有油松、樟子松、刺槐、国槐、白皮松、白蜡、云杉、侧柏等50多个树种100多个品种。
与此同时,随着苗木培育、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市苗木销售情况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共销售各类苗木2.3亿株,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与2018年相比,销售数量、收入分别增长11.8%和234.9%。其中销往陕西、内蒙古、西藏、云南、新疆、北京等14个省、市的苗木达到8635.48万株,外销收入4.7亿元。
造型松田间管理。记者 闫慧 摄
生产过剩、结构性积压,产业发展遇瓶颈期
在2016年之前,我市本地的苗木销售主要依靠经纪人来对接,外地的经纪人找本地的经纪人,中间有多个环节,才能把苗子卖出去。
“以前是我们等着人家上门,而现在是主动走出去对接,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外面跑市场,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需求,同时通过APP运营,实现网上销售。目前来看,我们的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市场也在慢慢打开,但同时也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苗木生产过剩的问题。”庆阳市苗木经纪人协会会长孙杰仁说。
“种的时候没想到卖的事情”,在孙杰仁看来,导致苗木生产过剩的原因主要是“虽然每年都在育苗,但是苗太小卖不上价,造成大量积压,而大苗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时候1亩也找不出几株精品苗。”孙杰仁说。
据了解,当前全市1.5米以下油松营养钵苗不足20万株,3年生油松容器苗仅能满足子午岭各林管分局造林自用。由于苗木生产缺少统一规划,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苗木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已经出现。
从树的品种来看,一般性品种多,高档次品种少;用材林品种多,经济林品种少;油松、樟子松、刺槐等常规荒山造林苗木面积大、数量多,金叶榆、栾树等园林绿化苗木规格小、数量少。从苗木龄级结构来看,中等规格苗木居多,小苗和大规格苗木少,例如油松,2米—3.5米的数量多,2年—3年容器苗和5米以上大规格苗木较少,没有形成合理龄级结构。
苗木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和系统化发展。全市苗木生产大多数仍由散户组成,规模小、经营分散,加之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生产者投资有限,致使苗圃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苗木品质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张玲告诉记者,“有些种植户还没有意识到苗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总觉得‘栽得多卖得多’,其实不然,栽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到位,苗子质量不高,就会出现滞销的情况。我们在指导种植户的时候常常这样讲,1亩如果能挑出几株精品树,也许能把这1亩的价值都卖出来,密密麻麻栽了一大片,反而卖不出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积压的苗木,多数定植密度过大,针叶树脱腿烧膛严重、无冠幅,阔叶树树干弯曲、分支点低,苗木商品率低。
“本土特色苗木开发推广和技术标准研究滞后,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机械推广应用不够,经营主体抵抗自然灾害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致使苗木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起苗运输。记者 闫慧 摄
“好苗子”不愁卖!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苗木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是要把握住市场行情和需求。这两年,在协会的带动下,苗木销售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外销到十几个省份,而且好苗子不愁卖。”孙杰仁告诉记者,有冠幅、有树形,冠幅饱满,脱腿低,层次分明的好苗子是市场的抢手货,现在最关键的问题的苗木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好苗子一直在涨价”,今年,张玲栽植的200多亩造型松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睐,这些造型松形态各异,冠幅小的每株能卖到2000元,冠幅大的、造型别致的每株能卖到5000元—6000元,这段时间已经卖出了20多株。
2016年,张玲带着协会会员一起外出考察市场,“当时看到山东那边在栽植造型松,而且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决定引进来。这种造型松是根据油松的树型进行拉枝,然后做出各种造型,同时苗圃管理还要跟上,栽植的时候密度要小,定期浇水、施肥、维护管理、防治病虫害。”
近两年,随着各大城市品味的不断提升,外地客商对苗木的需求不仅需要绿,更需要美。“当前,既要考虑保证造林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又要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丰富苗木品种,集中打造一批精品苗圃。”张玲说。
2018年,全国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每年规划国土绿化3000多万亩,苗木需求量近40亿株。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对全市苗木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向好的信号,如果能争取到5%的市场份额,每年就可销售苗木2亿株以上。
“庆阳具有丰富的苗木资源,加之近年来外销的渠道越来越畅通,也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如何利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道紧迫考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针对全市苗木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苗木销售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一是加大市内苗木的销售力度,最大程度在本地消化解决难以形成商品的等外苗,优先考虑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二是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按照“政府支持、协会承办、走出去推、引进来带”的方式,积极搭建苗木推介销售平台,组织参加各类苗木推介会,开拓市场空间。
通知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苗木质量,加快销售。做好等外苗木的技术服务工作,引导苗农开展技术革新,落实管理措施,提高苗木质量。农闲季节,对定植密度大、短期内无法销售且有可改造利用价值的苗木,指导群众间挖移栽苗木,自愿开展大苗移栽,培育更大规格苗木,加快销售,实现更多的经济收入。引导群众科学调整树种、苗龄结构,合理确定阔叶类、针叶类,观果类、赏花类、观型类等苗木比例,尽快形成大、中、小规格和高、中、低数量合理、价位齐全的苗木格局。
“充分利用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经济化、经济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向并举的做法,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转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