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大高村镇焦旺村的村民驾驶植苗机进行植树作业
植树造林正当时。今春以来,河北省各地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深入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改善河北省生态环境。
连日来,记者深入造林绿化一线,发现各地聚焦重点区域,不断创新造林方式,全面提升绿化质量,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香河县:对标对表京津,推进北运河景观绿化攻坚
北运河杨洼闸大桥的西侧是北京通州区,东侧是香河县。今春,大桥两侧都添了几分绿意。
在北运河通航景观绿化工程现场,只见山桃树、元宝枫、栾树、楸树等新栽植的苗木挺拔整齐排列。今年植树节期间,800余名干部群众在这里进行义务植树,栽植了3000余株树木。
在香河县北运河中心码头,上百辆工程机械在河滩地上有序作业,绿化栽植工作也在进行,香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
北运河流经廊坊21.7公里,全部在香河县境内。为确保北运河廊坊段6月份顺利实现旅游通航,当地全面打响了北运河旅游通航百日攻坚战,加快推进北运河景观绿化攻坚。
目前,景观工程施工队伍已全部到位,乔灌木种植工作全面展开。香河县还专门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抽调15名专业人员,成立两个工作组,对景观绿化施工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香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香河县将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在绿化、景观设置等方面全面对标对表北京、天津,举全县之力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典型、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示范样板。
目前,《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规划》和《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规划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全力推动生态绿化等的科学布局,让千年北运河重焕生机。
“借助北运河旅游通航的契机,将北运河廊坊段及其沿线打造成为文化精华带、绿色生态带、休闲旅游带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联系纽带,带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香河县委书记李桂强说。
伴随着景观绿化工作的不断实施,北运河廊坊段沿河两岸绿化面积已达数万亩,河道畅通、行洪安全和沿岸生态景观优美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赞皇县:引进社会资本,药用酸枣基地染绿太行山
赞皇县张楞村境内的太行山高速公路两侧,一片片新绿正在山坡上形成。
在这个由河北一森林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万亩药用酸枣基地,新栽植的酸枣树整齐划一,养料通过滴灌不断输送过来。
春季以来,在社会资本的推动下,近万株酸枣树已经在这里落户安家。
“政府只需要补贴部分土地流转费用,苗木购买、栽植、管护等其他费用由企业承担。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高速公路沿途的生态环境,乡亲们还拿到了高于常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流转费用,我们公司则拥有了自己的苗圃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河北一森林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耿军林说。
万亩药用酸枣基地位于太行山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区域内,全长10公里,涉及8个村,项目总投资8.69亿元。今年以来,河北一森林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进万亩药用酸枣基地建设,计划今春完成优良药用酸枣新植和嫁接4000亩,使基地规模扩展到1万亩。
基地水利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在该基地,河北一森林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新建2眼大口井,还铺设了2000米输水管道,为保证树木成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种植的同时,他们还积极推进林业与中医、旅游、康养、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计划在苗木基地适地发展林下特色药材,拓展延伸产加销全产业链,着力打造特色林药融合发展产业园,努力实现规模化造林、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科学化运营。
产业园建成后,将年创经济效益1.5亿元,带动2万人就业,项目区内农民实现年增收5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5000多人增收,实现既保生态又富口袋。
“对于去年栽植的苗木,我们今年也将进行管护、补植,确保今年基地面积达到预期目标。还要把现有酸枣树全部进行优种化嫁接改造,积极推进营养钵育苗栽植,确保成活率达到98%以上,带动赞皇县乃至整个太行山区药用酸枣树种植成规模、产品上档次、产业再升级。”耿军林说。
复兴区东望庄村:全域增绿,提供舒适生活环境
“这是3月中旬村民自发栽植的太阳李、石楠、百日红等花卉苗木。它们长大后,我们村又多了一个大公园。”3月25日,在邯郸市复兴区康庄乡东望庄村村头,村民高兴地介绍。记者看到,一排排、一行行1万余株新栽植的苗木错落有致,春风中形成一片绿油油的景观。
进了村,只见房前屋后几乎全部绿化,很难找到裸露地。村里的道路洁净通畅,两侧也栽植了树木。
“近几年,我们在村里、环村区域不断进行植树造林,取得了不错成绩。去年,我们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今年,我们再接再厉,春季将完成造林绿化150亩。”东望庄村党支部书记耿杰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东望庄村累计栽植环村林带300余亩。村庄里,包括村委大街、开发大街、东坡街在内的2000多米的街道全部实现了绿化。今春,该村将栽植梨树50亩,同时在环村林带和苗木基地分别造林50亩。
“为了确保今年新栽植的苗木健康成长,我们已经联系了专业人员,他们对苗木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都给出了专业意见,我们将科学管护这些苗木。”耿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从事森林相关产业、生态管护等的人达150人,人均每天收入60元,既实现了增绿护绿,村民收入又有了保障。
记者曹智